后夾持伸長裝置在生產線中的作用是把成品輸送帶夾緊,并配合鋼絲繩張力站拉緊帶坯,屬重要附機。它的基本原理是下夾持板固定,上夾持板借助于中間的小液壓缸的動力,向上做回程運動,向下做空載運動。當上夾持板降至夾持輸送帶的位置時,左右兩個較大直徑的液壓缸開始動作,提供工作壓力,起到夾緊的目的。我公司在正常的夾持輸送帶操作中,曾兩次因中間小液壓缸的聯結螺栓損壞,而致后夾持伸長裝置不能工作,整個生產線停產。在夾緊輸送帶的過程中,中間小液壓缸也隨左右兩個大缸一起在相等的油壓下工作。出故障時正在生產寬180Omm的輸送帶,油壓是ZOMPa,小缸活塞直徑D為177.smm,活塞桿直徑d為76.Zmm。這時,它的輸出壓力是:F=二(DZ一d’)p/4=二(177.82一76.22)xZo=405366(N)(2一6)每個螺栓所承受的載荷為:E=f/4=405366/4=101341(N)第一次故障發生時,聯結液壓缸的機架上的(2一7)4個盲孔的內螺紋有兩個已損壞失效,經擴孔攻絲修復,使之由原來的M18變為M22,相聯的螺栓也同時由細變粗。但正常使用后不久,又發生了第二次故障一根M22螺栓突然拉斷,拋向相對高度達3m的空中,擊中了一盞照明燈。經分析論證和查看圖紙資料,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第一次是由于內螺紋沒有經過調質處理,的內螺紋的保證載荷F內為其性能等級僅相當于我國的4級精度,M1897900N,與之相聯的螺栓經過熱處理,強度性能較好,F外>FI>F內相當于我國的8.8級螺栓,其保證載荷F外為115000N所以,當有大載荷作用的時候,首先損壞的是內螺紋而螺栓卻完好無損。那么,為什么當螺栓由M18變為M22后在相同載荷下反而損壞了呢?經分析認為,重新加工的M22內螺紋仍為4級精度,F內=155O00N,而重新加工的M22螺栓性能等級,受加工能力限制,由原來的9.8級降為5.6級,F外=84800N,抗拉強度反而降低了,這種情況下,F內>F、>F,導致第二次故障發生。在上壓合板向下運動或向下夾緊輸送帶的過程中,把中間小液壓缸也參與提供動力變為僅由左右兩個大液壓缸提供動力。通過把控制小缸運動的三位四通換向閥的一端電線摘掉,使之變為事實上的二位二通換向閥,小缸僅在上壓合板上升和中位固定時起作用。這種情況下,后夾持伸長裝置動作程序變為:中間小液壓缸向上,提起上夾持板一左右兩個大液壓缸推動上夾持板向下空載運動一夾緊輸送帶。在這種情況下,中間小液壓缸的受力較小,據計算,提升上夾持板時受力為:F!=1872ON,故安全。在作此改進后的半年中,在多次生產大規格輸送帶的過程中,雖液壓缸動力較大,但也沒有發生同類故障。
本文源自http://www.amyneo.com.cn/hyzs/353.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輸送帶http://www.amyneo.com.cn)